諾基亞起訴華為是圍魏救趙?也許它更多是在自救原創(chuàng)
在連續(xù)兩次對三星發(fā)起訴訟后,7月5日,華為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qū)法庭對美國四大運營商之一的T-Mobile發(fā)起專利訴訟。7月13日,T-Moblie主要供應商諾基亞,在同一法庭宣布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終端公司提起4起專利侵權訴訟,指向華為3項專利侵權。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諾基亞會選擇此時在美國訴華為專利侵權?
這次華為包括Nexus 6p,榮耀5X,華為P8 lite在內的多款產品均被諾基亞提起訴訟,諾基亞方面表示,和華為已經在針對雙方的專利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但是華為并不愿意向諾基亞支付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專利許可費。
其實在諾基亞起訴華為前不久,華為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東部地區(qū)法庭向美國四大運營商之一的T-Mobile提起專利訴訟,控訴后者拒絕與華為達成專利授權協議,并繼續(xù)使用華為的4G LTE相關通信專利(包含了T-Mobile使用的諾基亞電信設備)。
耐人尋味的是,諾基亞起訴華為的理由和華為起訴T-Mobile的理由幾乎一模一樣。
也許正是由于這兩起訴訟間隔時間之短造成的巧合,目前可見的業(yè)內分析認為,諾基亞此番訴華為專利侵權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被華為訴訟的T-Mobile“擋駕”。原因很簡單,T-Mobile是諾基亞目前在美國,乃至全球市場最重要的客戶。
據稱T-Mobile占據了諾基亞電信設備業(yè)務的45%左右。從這個意義上看,與其說諾基亞訴華為,不如說此前華為訴T-Mobile觸動了諾基亞核心業(yè)務的神經,也就是說,如果華為訴T-Mobile的結果有利于華為的話,那么除了T-Mobile外,受到傷害最大的將是諾基亞,甚至這種傷害要甚于被訴主體的T-Mobile。
另外盡管諾基亞把手機業(yè)務出售給微軟,又把被廣泛看好的Here地圖業(yè)務出售給寶馬、奧迪、戴姆勒三大德國汽車廠商,但在2015年斥資156億歐元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后,已成為通信設備行業(yè)內主要玩家,在專利儲備方面,百年歷史的諾基亞有數萬項通信專利儲備。這對諾基亞來說,是不小的財富,它顯然不會讓自己手里強大的專利武器束之高閣。
在諾基亞剛剛發(fā)布的2015年度的財報來看,目前諾基亞的業(yè)務主要集中在諾基亞通信業(yè)務和諾基亞技術部門。尤其是諾基亞的技術部門,經營著大量手機方面2G/3G/4G方面的專利技術,并且2015全年利潤同比增長102%,在諾基亞沒有手機產品期間,依靠大量的專利技術授權實現著非常高的盈利。
早在2011年諾基亞和蘋果之間發(fā)生過專利戰(zhàn),最終蘋果向諾基亞一次性支付的賠償金大概在4.2億歐元。蘋果每個季度可能都會向諾基亞支付 9500 萬歐元的后續(xù)費用。這是2011年的情況,從iPhone后續(xù)銷量不斷走高的業(yè)績看,蘋果支付的費用遠遠大于9500萬歐元。
2012年諾基亞起訴 HTC,稱 HTC 在全球范圍內侵犯了其45項專利。在2014年的時候,諾基亞宣布與HTC簽訂了專利與技術合作協議。在簽訂這一協議后,兩家公司終止了持續(xù)一段時間的專利侵權訴訟,而HTC將向諾基亞付費。
2014年時,研究機構ValueWalk曾統(tǒng)計,包括蘋果、三星、HTC、黑莓、LG、索尼、摩托羅拉、華為等近40家公司都需要向諾基亞繳納專利授權費。專利授權所獲得的收入已經成了一些昔日霸主的營收主要組成部分。
綜上,諾基亞起訴華為更多的是在自救。從接連向三星等企業(yè)發(fā)起訴訟的案例來看,行業(yè)內有觀點認為,諾基亞很有可能朝著專門靠打專利官司的方向發(fā)展。4G通信與手機終端研發(fā)專利同樣實力雄厚的華為與諾基亞此次關聯復雜的專利糾紛是否將上升到更多的訴訟連鎖,我們將繼續(xù)關注。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 海洋+騰訊,能改變音樂市場的格局嗎?
- 直播市場卡位戰(zhàn)落幕:大平臺或成行業(yè)收割機
- 科技晚報:王思聰投資節(jié)目三天被下架,庫克發(fā)慰問微博遭逼捐
- 謝偉山:傳統(tǒng)企業(yè)欲成功轉型,熟稔定位或為上上策
- 科技晚報:Hyperloop One爆發(fā)內訌,混合現實設備終于要量產了
- 科技晚報:蘋果首個原創(chuàng)電視節(jié)目即將開機,Model X要降價了
- 【投資晚報】VR+建筑設計行業(yè)“光輝城市”獲得1200萬元的Pre-A輪
- 科技晚報:蘋果認栽專利“碰瓷”,Line成今年以來最大科技IPO
- 互金蟄伏期:投資人如何在收益與安全中找到平衡點?
- 科技晚報:歐盟擴大谷歌反壟斷調查,微軟獲得歷史性勝訴